王晶锐评《酱园弄》:大牌多的戏不一定好看,既想要拿奖又想要票房,典型的既要又要
近段时间,由陈可辛导演、章子怡、雷佳音等大牌艺人云集的电影《酱园弄·悬案》终于上映了,不过播出效果却差强人意。
豆瓣评分只有5.9分。
上映首日票房9000万,第二天就腰斩至5000万,第三天仅剩2300万,第四天跌破2000万,一周总票房未突破3亿。
以商业片闻名的导演王晶对其评价非常中肯、一针见血,他烂片拍得多,但是人家从来不否认。
大概也正是因为他的通透,所以才如此清楚《酱园弄》扑街的核心原因。
他直言:大牌多的戏并不一定好看,《酱园弄》既想要拿奖又想要卖座,是典型的既要又要心态,观众看得爽才是好作品。
首先,《酱园弄》见证了“艺术与商业的撕裂”。
导演陈可辛陷入了“既想拿奖又图卖座”的矛盾,在艺术家和资本之间摇摆不定:影片试图融合女性主义、悬疑案件、时代群像,却因主题混杂导致叙事失焦。
比如,悬疑主线被女性受虐情节挤压,关键案件半小时即告破,后半程沦为情感煽动,最终既未达成艺术深度,也缺乏商业爽感。
对比王家卫专注作者表达(如《一代宗师》),王晶坦承“娱乐至上”(如《澳门风云》系列),而陈可辛的折中路线反而两头落空。
另外,拆分上下两部的策略也严重失误。
模仿《封神》分集却未考虑本质差异:《封神》以低期待靠质量逆袭(主要指第一部);
而《酱园弄》前期营销拉高期待后,上部仅呈现“半部故事”,悬疑未解、高潮留白,观众直呼“花钱买预告片”。
再者阵容豪华并不等于角色有效,明星堆砌反而暴露了叙事短板。
影片集结了章子怡、赵丽颖、杨幂、易烊千玺等26位明星,但多数角色功能性薄弱。例如易烊千玺饰演的算命先生戏份仅5分钟,李现等流量演员的支线对主线几乎没有推动作用。
王晶犀利总结:大牌数量控制在一两个即可,合适比名气更重要。
同时,番位争夺也影响创作。
协调明星档期与戏份导致剧本反复修改,艺术自主性被妥协。
最终成片呈现“明星走马灯”,角色记忆点模糊,粉丝因为正主戏份少也不愿买单。
当然《酱园弄》之所以反馈高开低走,最主要是因为影片严重脱离观众需求。
作为探案片,案件缺乏层层递进的推理,关键转折靠巧合推进;主题上试图探讨女性互助,却因杨幂、赵丽颖等演绎的角色帮助女主的动机生硬,被批“悬浮不接地气”。
王晶强调: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,必须先让观众看爽。
但《酱园弄》将票房惨淡归因于“观众不懂戏”,而非反思叙事缺陷。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进一步激怒观众,网友直言:“用九九八十一道工序做了一盘没味的凉拌黄瓜”。
总而言之,王晶的评价看似刻薄,但每句话都说到了影片的痛点上,也给了影视行业以警示。
首先,需明白:故事大于明星。
《我不是药神》证明好故事无需顶流加持(主演王传君、章宇当时均非一线),而《酱园弄》的失败印证:明星救不了烂剧本。
第二,类型纯粹性决定成败。
商业片需要强化节奏与娱乐性(如《消失的她》),艺术片应坚持作者表达(如贾樟柯作品)。试图跨界融合则需要更高的叙事技巧,否则容易变成“四不像”。
做不到的话,观众自然不买单。
最后,也证明了观众主权时代的来临。
2025年多部烂剧扑街证明:观众不再为IP或流量盲目买单。当创作脱离尊重智商的叙事逻辑,注定遭遇口碑反噬。
就拿《你好,李焕英》来说,剧情简单,基本围绕着母女线展开,但整体剧情逻辑浑然一体、有开有合,故事线顺畅自然,就能让观众为其买单。
针对王晶的烂片,还有网友直言“知道他拍的都是烂片,但我都能看下去”。
有趣的是,《酱园弄》虽然影片整体失败,但个别演员比如杨幂却因表现获得好评,她素颜出演女囚角色,颠覆了往日形象。
她饰演的王许梅也是影片上半部里故事线相对完整和饱满的角色,由此更加证实了一件事:好电影只有一条路——讲好故事,尊重观众。
我要说的就是这些。
线上配资官网,配资之家门户网站,在线股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